在一家牛奶工厂里,看不见一滴奶,甚至连工作人员都看不到多少,那么乳制品是怎么做成的呢?答案就是,智能制造。
如今进入高温天气,饮品、冰淇淋也进入了销售旺季,在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也迎来一年当中最忙碌的季节,61条智能化生产线开足马力,日产能达4000余吨。
(相关资料图)
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看不到工人操作。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巨大产能的背后,离不开智能制造。灌装、加料、封装……在该公司的冰品工厂内,巨大的车间里仅有几名工作人员,一盒盒冰淇淋随着生产线自动“奔走”,所有加工环节都是机器操作。
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常温支部书记李佳佳介绍,作为省级智能工厂,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一直积极探索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目前已初步建成了集国际化标准管理体系、智能化生产制造体系、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体系于一体的“数字化工厂”。
在“数字化工厂”里,牛奶生产也变得智能。无论从奶源检测到预处理,还是灌装到包装,成千上万个传感器布局了生产全过程,每一条信息被实时传输到中央控制室。因为数字化的全方位应用,每一盒牛奶、每一根冰棒生产过程的数据被清晰记录下来。
“通过推进智能制造,不仅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降低了公司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最大程度保证了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李佳佳说,智能制造成了一道“安全屏障”,保证乳制品生产的安全性。
作为马鞍山市首批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之一,马鞍山“蒙牛”已经成为蒙牛集团最大的驻外生产基地。眼下,蒙牛马鞍山基地有了新的目标,成为产值达200亿元的长三角现代乳业产业集群。
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人民网记者 周坤摄
当前,制造业向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因钢设市,坚持以制造业为纲的马鞍山,正大力推进制造业倍增行动,打造“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有数据统计,2022年,马鞍山市工业企业共购置机器人903台(套),在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分类考核中位列全省第三。并且,全市共建成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76个,总数居安徽省前列。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今年4月,马鞍山市经信局发布《马鞍山市工业企业“机器换人”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4年)》,对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给予资金支持,每年打造市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数字化生产线40家。
“用‘智造’升级制造,不仅让传统产业迎来华丽蜕变,更有力推动工业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马鞍山市经信局综合科科长赵文翔说。
从制造到“智造”,一字之变,蕴含的是这座资源型城市加速转型的深层逻辑。透过一个个“智能工厂”之“光”,能够看到马鞍山近年来依靠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成果,也可以探索出未来制造业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