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植麟坐在了张一鸣面前。


【资料图】

2012 年开始筹备今日头条时,中国移动互联网风华正茂,年轻的产品经理张一鸣在 Facebook 里找成功学,不远万里去微软和星巴克的美国总部考察,那时候的张一鸣还是一位不到 30 岁的年轻工程师。

世界变化快。转眼到 2023 年的中国,ChatGPT 兴起,移动互联网力竭,后者俨然成为需要被生成式 AI 拯救的陈旧事物时,已不在字节跳动台前的张一鸣再次回到北京疯狂见人,补课 AI,其中一位他在今年 3,4 月时候所 " 请教 " 的年轻晚辈,是循环智能的杨植麟。

同样的 30 岁上下的年纪。历史总是相似。

近日硅谷极具影响力的科技媒体 The Information 列出了其认为有可能成为 " 中国 OpenAI" 的五个候选,里面有 MiniMax、智谱 AI、光年之外以及澜舟科技,而另一个位置就是杨植麟,其他都是公司,而他直接是一个个体。

这都让人感到,似乎所有人都在期待他的 " 单飞 "。而据了解,在和张一鸣交流之前,杨植麟已经有了创业的清晰打算。

这个计划随着近日一家名为 " 月之暗面 " 的 AI 初创公司的出现才正式官宣。这家公司背后站着红杉中国和真格基金,目标主攻 AGI,市场估值被曝约在 3 亿美元左右,作为主要创始人的杨植麟这次持股 84.92%。

宝都压在了杨植麟身上。

" 消失 "

一位接近杨植霖的消息人士透露,在决心做 AI 创业之前,去年年底他 " 消失 " 了两个星期。周围人只知他去了硅谷,但除了关系极近的人之外,没人可以联系上他。

只用两篇论文就可以衡量杨植麟在算法研究上的深度,他与硅谷的交集也包裹其中。

《Transformer-XL: Attentive language models beyond a fixed-length context》在 2019 年初的发表提出了一种超越固定长度上下文的注意力语言模型,并且首次引入了循环机制和相对位置编码两个关键机制,来应对传统语言模型如 Transformer 在处理长文本时受到长度限制,无法有效地捕捉长距离依赖性的问题。

半年之后,《XLNet: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pretraining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提出了一种新的 " 自回归 + 自回归过滤 " 预训练方法来解决传统语言建模中的问题,以更好地捕捉上文信息并改善了模型对长距离依赖性的处理能力。

两篇论文在深度学习领域影响深远,在 Google Scholar 的引用次数之和达到了惊人的上万次。

Google Brain 创始成员 Quoc Le 也同时参与了这两篇论文的研究,杨植麟称 Quoc Le 是自己 " 在谷歌的导师 "。读博后期,他曾在 Facebook 人工智能研究院和 Google Brain 研究院工作。除了这位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奠基人,杨植麟在算法研究上的合作者还包括获得图灵奖的深度学习三巨头 Yann LeCun 以及 Yoshua Bengio(另一位是 Geoffrey Hinton)。

而在往前,在清华计算机本科期间他师从中国最知名的 AI 研究者之一唐杰教授,在卡内基梅隆大学(CMU)读博时,师从苹果 AI 研究负责人 Ruslan Salakhutdinov 和谷歌首席科学家 William Cohen。他用 4 年时间完成了一般 6 年才能完成的的 CMU 博士课程,期间他在 ICLR、NeurIPS、ICML、ACL、EMNLP 等顶级会议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 他是个天才。" 一名与他经常交流的人形容。" 非常聪明。"

一切对于自然语言的想象都在硅谷成倍的膨胀。2019 年杨植麟回国后在循环智能负责纯算法研发并且统领公司的产品经理队伍,这家他与陈麒聪、揭发和张宇韬三人早在 2016 年就建立的 AI 公司,也在成立三年后正式开始推动商业化。

如果此前一次硅谷的经历还是与循环智能有关的历练,那么今年年初这一次从硅谷回来后已截然不同,据知情人士透露," 消失 " 归来的杨植麟,有了攒起一个新事的打算。

一切都奔着杨植麟而来

" 月之暗面 ",这是平克 · 弗洛伊德最著名的专辑之一,封面是那个经典的黑暗三角与彩虹色散图案。

专辑里第一首歌的歌词中有一句恰如学生时期组过乐队的杨植麟现在的处境。

"Look around and choose your own ground.(环顾四周,选择你的立身之处)"

主攻科技营销(SalesTech)的循环智能,在 2023 年在这个被生成式 AI 搅得天翻地覆的新世界里已经没有太多想象空间,甚至月之暗面目前 3 亿美元的天使轮投后估值已经超过了循环智能的估值。但这场跳出循环的新创业故事,其实与这家旧公司仍有联系。

比如,杨植麟原本在循环智能时期所带的十几人的技术团队,这次都跟随这位从前的 Leader 去了新公司。但整个月之暗面的办公地点,仍在循环智能的办公空间里。

比如,一位前循环智能员工透露,未来月之暗面所有 ToB 领域的算法研究,其成果都只会灌入循环智能,而不是其他公司。

一定程度上,这是一个换壳故事,循环智能业务上的想象空间太小了,因而没有太多的融资能力。ToB 的生意对杨植麟这样的头脑来说也太过拘束,他需要一个更能放开手脚的地方。

如果把背后资本的角色加进来,这更像一次必须完成的二次创业,主角必须是杨植麟。

" 循环这个故事已经撑不起更大的估值了,让杨植麟从循环 spin off,也是老股东投资人的想法。" 前述消息人士告诉品玩。

让这些操作更显必要的,是王慧文创办的光年之外的高估值融资。高调喊出中国 OpenAI 概念的王慧文给他的公司光年之外完成了 10 亿美元估值的融资,彻底激发了中国投资人的焦虑,并给这轮生成式 AI 创业浪潮的估值设置了参照系——一个远远优厚于循环智能那个时代的参照系。

这次公开信息中领头的红杉和真格基金,本身也是循环智能的老股东。5000 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在年后就确定下来。大量 VC 曾试图能够在项目早期联系上杨植麟商谈加入,而据了解,后者甚至没有通过这些滚烫镶金的好友请求。

月之暗面与循环智能时间仍然存在关联的另一条线索是,与杨植麟一起出现在月之暗面创始团队阵容中的张宇韬,并没有卸任循环智能 CTO 一职。

四人创始团队中的其他两位分别是周昕宇和汪箴。前者和杨植麟以及张宇韬一样同为清华计算机系出身,后在旷视做算法研究;汪箴是四人中唯一没有清华背景的,但却是四人中唯一有过投资机构从业经验的。

但来到月之暗面,后三人中持股比例最高的周昕宇只占 10%,这家公司最大的股东杨植麟持股 84.92%。

显然,这次投资完全是奔着杨植麟来的,而月之暗面也会是一家完全由他掌控的公司。一个天才被解放了手脚,是证明他自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