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0日,世界田联公布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达标标准以及相关说明。和最近几届世界大赛一样,每到公布达标线时,许多人都会惊呼不可思议,“标准太高了吧!”,“达标线在某某届可以进决赛!”,“打破全国纪录都达不到啊!”,类似评论不绝于耳。回顾最近几届奥运会的参赛办法,从之前的设立A标和B标两个达标线,到2016里约奥运会只有一个达标线,再到东京首次在奥运会引入达标线和积分排名结合的参赛办法。
作为田径赛事最高殿堂的奥运会,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正在通过参赛办法引领田径运动不断发展和进步。运动员为了能够登上奥运赛场,必须挑战更高成绩的同时,还要努力多参加高规格的比赛,一再提高的达标线的目的正在于此。
(资料图)
2024巴黎奥运会和东京一样,原则上同样是达标线和积分排名各确定50%的名额,但在个别项目上,尤其是我们最关心的马拉松项目,与以往还是有些不同。
巴黎奥运将首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项目设置和运动员人数完全相同,男女各23个项目,各905人。取消了男子50公里竞走,增设35公里混合团体竞走项目。
中长跑项目中,800到5000米的达标期是2023年7月1日到2024年6月30日;10000米的达标期是2022年12月31日到2024年6月30日;而马拉松的达标期是2022年11月1日到2024年4月30日。
在参赛人数方面,其他项目和上届东京奥运会没有变化,比如万米还是27人,马拉松还是80人,但3000米障碍的人数从45人减少到了36人。
这个变化意味着亚洲选手,尤其是中国女选手的参赛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在东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许双双就是通过积分排名的方式得以参赛。
以径赛项目中规模最小、参赛难度最大的万米举例说明。男子达标线是27分整,这个成绩已经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家纪录,相比东京的27:28,提高了整整28秒,人类历史上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一共也只有70多人。但这么高的达标线,真的就完全没道理吗?也不一定。2022赛季有来自4个国家的9名运动员跑出过26分台的成绩;2021赛季的数字是来自2个国家的6名;2020赛季是2个国家2名;2019赛季是4个国家10名。
从数据可以看出,除去疫情影响的两年,在长跑运动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在未来一年半的达标期内,有10几位甚至更多选手最终成绩达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他们中的多数肯定还是来自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这几个国家,这三个国家9人,再加上欧美和非洲其他个别优秀运动员,最终13-4个正好达到50%。
另外50%的名额,大概13-4个,就要看积分排名了,如果比赛级别够高,达标期内,能多次跑出27分30以内的成绩,理论上也是有可能最终靠积分参赛的。
比如岛国日本选手,他们几乎每届奥运会都会参加万米比赛,但国家纪录才27:18.75,想直接达标现在看来难度极大。虽然世界越野跑锦标赛前八也可以获得参赛资格,但难度同样很大,所以争取积分是唯一的办法。
当今世界女子项目的发展可能比男子还要快,还以万米为例,东京达标线是31:25,巴黎提高到了30:40,提高幅度45秒,比男子提高幅度还高。但标准的设定同样是依据项目发展趋势来确定的。
2022赛季,共有9个国家的15名运动员跑出过快于30:40的成绩,所以最终成绩达标人数达到50%的项目配额几乎已成定局。其他项目的情况基本类似,达标线的提高,也是因为项目发展的需要,不跟上发展的脚步,就不会有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具体到个人,除了少数顶尖运动员,多数人都要拼成绩的同时,努力多参加高级别的比赛,才有可能最终站上巴黎奥运赛场。
就算是非要成绩达标,也并非遥不可及,尤其是女子,张德顺2023年突破2:26:50完全可以期待。已经双双打破半程马拉松全国纪录的彭建华和董国建,明年在柏林也有冲击达标线和全国纪录的可能性。
假设积分排名到时候也不够,那么达标期内参加世界田联白金标赛事,取得前五名,也可以获得达标资格。上届东京奥运会因为延期,白金标和金标名次达标办法也发生过变化,本届巴黎奥运会名次达标变得更加困难,只有白金标赛事的前五名才能获得达标资格。
好在2022-2023的厦门和上海,以及2024厦门马拉松这几场白金标赛事,都在达标期内,理论上目前我国已经有男女共20人,包括上面提到的张德顺张新艳,还有杨绍辉和彭建华等选手,都在今年11月27日的厦门和上海达标成功。
按照流程,在2024年1月30号,将要确定马拉松项目80%的参赛配额,也就是“Road to Paris”排名系统的前65位,会为运动员所在国获得达标名额。1月30到4月30日,再产生剩下的20%的名额。而且名额是可以“转让”的,这也是世界田联首次采取这种方法。
假设A选手达标成功,如果在以前,他因故无法参赛,那么除非他的国家还有其他人达标,否则该国将没有人能够参赛,也就是说以前达标名额只对个人有效。
但巴黎这次达标和参赛可以不是一个人,这就和其他一些体育项目很类似了,帮助国家取得参赛席位的人,不一定最后一定是参赛的人,该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最终参赛人选。
A选手达标,最后参赛的可以是该国的B选手,前提是B选手在达标期内要跑进2:11:30(男)或2:29:30(女),这也正好是上届比赛的达标线。
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不会因为伤病等原因浪费一个宝贵的名额,只要本国还有其他人能跑出上面提到的成绩,就可以用这个名额参加比赛。最后再强调一下,很多媒体和普通大众还在误以为,某运动员达标成功就等于拿到奥运会马拉松参赛资格。其实不然,很多国家和地区,比如我国和日本以及美国这些体育大国,都会在奥运会之前举行国内选拔赛,通常必须在选拔赛上跑进前三名,才有可能最终拿到参赛资格。
马拉松奥运达标名额现在可以“转让”,又让选拔赛变得更加重要。只要达标期内跑进上面提到的成绩,并且赢下选拔赛前三,就算不达标,也一样有机会拿到奥运会参赛资格,当然这个还要具体看各个国家的选拔赛制度,才能最终确定。
男子马拉松的全国纪录为2小时08分15秒,由任龙云在2007年北京马拉松创造。 过去十几年,很少有中国选手能够接近这一纪录,2019年柏林马拉松,董国建跑出2小时08分28秒,距离全国纪录只差13秒。 2022年芝加哥马拉松,董国建再次跑出2小时08分53秒,第二次跑进209。
这一次,我们能看到新纪录吗?